《创新之源(硅谷的企业家精神与新技术革命)》读书笔记

一、引言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这几年国内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势态。如今已过多年,在更多的是浮躁、一夜暴富的心态下,创业的成功率又有多少?各智囊机构的数据显示,绝大多数据"创业者"仅是炮灰。创业需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下,才能有更大的机会打造精品、造就成功。

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现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在这方面,硅谷几十年来创造的高科技产业发展奇迹,无疑成为了全球的标杆。如何从硅谷的传奇中吸取经验,很值得我们关注吗?阅读本书,“走近”硅谷看创业。

二、作者介绍

本书由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教授、麦肯锡公司硅谷负责人、兰德公司前总裁等20多位长期研究硅谷问题的专家合力完成,汇集了他们多年来长期深入研究硅谷创新经济发展生态的专业成果。从经济发展模式、企业家精神、创新与创业生态圈、政府角色、社交网络等多个侧面,深入分析了硅谷奇迹的产生原因和主导因素。

本书的编者和其中19篇文章的作者都是硅谷的内部人——他们长期生活、工作在硅谷,因此,他们对硅谷有着第一手的感受,他们是硅谷腾飞的见证人。更有意义的是,他们一半是在硅谷的实践者——他们中有创业者、风险投资家、管理顾问、律师、会计师等专业人员,而另一半是在硅谷从事教学和研究的学者——大多数是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其领域从工程到商业管理,从社会学到法律。这就使得本书独具特色,它既包含了实际创业者们的丰富的、真实的故事,又有学者们上升到理论高度的概括。

本书的内容与其作者之一威廉.米勒在2004年发布的书籍《硅谷优势》内容有很大一部份相同,估计是时隔多年拿出来重新出版,让大家重温一下硅谷企业家的精神。

三、主要内容

书本描述了硅谷创业中的艰难困苦,以及如何应变的各种方法和技巧。使读者可以站在硅谷之巅,借助这些硅谷专家的视角,深入思考硅谷的企业家精神与新技术革命是如何产生的。对于我们思考如何在中国开创科技企业新局面,都将十分有益。硅谷盛行的商业哲学是鼓励开放、学习、信息共享、创意共生、灵活性、互相反馈和对机会和挑战的讯速反应。硅谷有人、有风险投资和服务机构、有把好的创意变成成功企业的创造力。

3.1 硅谷栖息地的特点

  • 合理的游戏规划
  • 知识密集
  • 高质量劳动力的流动机制
  • 以结果为导向的精英体制
  • 鼓励冒险、容忍失败的氛围
  • 开放的商业环境
  • 大学、研究机构与产业界的互动
  • 企业、政府与非营利机构间的合作
  • 高质量的生活
  • 专业化的商业服务机构

3.2 四种硅谷创业精神

  • 眼光长远型企业家:创建企业的过程和整个世界分享新的愿景才是真正令人激动的地方,金钱和权力只是次要的,他们开办公司并塑造它的愿景,而且与公司一起成长
  • 收购型企业家:对自已的公司在宏伟的愿景,能够通过收购很多公司来实现它
  • 转型式企业家:引导公司重新追求新技术或新市场领先地位
  • 持续创业型企业家:创立一家公司,等到它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又离开它去创建另一家公司

3.3 创业公司的成功要素

这里列的成功要素,让我想到小米的创业之初的情况很像,这也难怪小米做得如此成功。

3.3.1 合适的产品

创业公司的第一个成功要素是需要拥有一个原型产品或产品理念并且满足如下三个条件:

  • 能够迅速开发
  • 能够充分享受专利或者其他合法保护从而形成对他人的进入壁垒
  • 表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创业公司赖以生存的新技术和新理念自然来自于研究机构和大学的实验室。这表现出了广大研究机构,尤其是斯坦福大学对硅谷的贡献。当热新的的产品理念也来自于对市场需求的商业分析,这种分析可能由已经在一般领域工作的小型技术和管理团队给出,而它们的成员也可能成为创业公司的创办者。

3.3.2 合适的团队

创业公司的第二个成功要素是,其创建者应由一个高质量且高度敬业的团队组成。每一名团队成员的献身精神对创业公司来说至关重要,他们需要乐意每天通宵达旦地工作,并且对远低于他们能在(或曾在)成熟的硅谷公司中拿到的薪金甘之如饴。风险投资人阿瑟·洛克常说,创业团队的质量可能是判断创业最终能否成功的一个最重要的依据。

一些创业公司的团队成员自身就给团队带来了技术,因此创业公司常常由开发其技术的大学或公司实验室的人员组成;或者,这个团队直接由硅谷中同一领域的人员组成,不论他们是否来自于同一家公司。当然,法律限制可以有效地制止知识产权的不正当使用和转移,而且创业公司也必须明确地、合法地获取所需的技术。

3.3.3 资本来源

第三个要素是支撑创业公司的资金来源。在过去的20年左右,这种融资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 天使投资人。提供创业公司风险投资最大的单一资金投入的个人或组织被统称为天使投资人。历史上,天使投资人通常是创业团队成员的朋友或家人,他们不仅仅对创业公司的领域感兴趣,也与团队成员间存在个人利益关系。他们不光为创业团队提供了资金,还提供了充分的情感支持。最近,天使投资人逐渐变为松散组织的个人,他们有逐渐积累起来的资金,而这些资金常常来自于他们之前成功的创业投资。
  • 职业风险投资家
  • 大型产业公司
3.3.4 合适的基础体系

第四个要素,我们称之为合适的基础体系,尽管这个要素很重要,但是在访谈过程中鲜有提及。基础体系有三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技术特征。排在第一位的是基础体系的技术特征,包括适当的创业公司启动空间和取得高质量基础技术的方便途径。后者包含了诸如软件开发、芯片设计、芯片加工、电路设计和加工、玻璃吹制、金属片加工以及能察的各式各样的服务,这样创业公司就能全神贯注于它的战略目标,在硅谷一家创业公司可以找到它所需要的几乎所有的局部技术。这些技术都是由小型专门化公司提供,它们能够比创业公司多快好省地完成这些工作。因此,这些专门化公司团队为创业公司提供了基础技术供应链,使创业公司能够全身心开发自己的产品,并在最短的时间里将其推向市场。

社会特征。基础体系的第二个重要因素是它的社会特征,在这里我们是指支持创业的智力和商业环境的高质量精神特质,最令我们惊奇的一件事是,硅谷高层领导人众口一词地反复引用“圣克拉拉谷即是生活和工作的地方”这句话,其频繁程度说明了它对该地区的发展极其重要。宜人的气候、积极的生活方式和盛行的创业精神也被人们认为是增加硅谷创业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教育资源。第三个非常重要的基础体系特征是其教育资源的深度和广度。施乐公司企业发展部的高级副总裁马克·迈尔斯(Mark Myers)将这一特征概述为:创业精神总是要在一个信息丰富的环境中才能得以弘扬,而硅谷的整个教育和研究机构体系正构筑着这一环境。

3.3.5 天时、地利、人和

硅谷公司的生产结构是开放型的。萨克森尼安的书讲到,128号公路周围的公司(比如王安公司、Digital、Prime Computer等)大而全,自成体系,配件相互不通用。这是一种封闭式的生产方式。而在硅谷,公司不是大而全,而是专业化,不同公司生产的部件相容。这种开放型的生产方式有利于快速的革新。

硅谷人才流动频繁,跳槽的情况常有发生。听说某人原来在3Com工作,后来跳槽到另一家公司。两年后又想回来,但觉得有点不好意思。3Com公司的人说,没有关系,我们非常欢迎你回来。这在其他地方恐怕就比较难了。在硅谷,有时候换公司你都不用换停车场,因为停车场的这边是你原来工作的公司,而对面可能就是你将要去的公司。伴随着人才流动的是信息的流动和知识的传播。

加州法律环境较为宽松,使跳槽变得容易。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各州法律并不相同。一位法学专家特别指出,美国各州都有商业秘密保护法律。雇员受雇时,要签一个保证书,防止将来跳槽时商业秘密被泄露。在其他州这一法律的执行过于严格,使得跳槽的人很容易成为原公司的被告。但在加州却不是这样,这就有利于跳槽。

硅谷人容许失败。在硅谷失败了不丢脸,一家公司没干成,再去干另一家。在硅谷常听到这样一句话:It’s OK to fail,即“失败是可以的”。硅谷对失败的宽容气氛,使得人人都跃跃欲试,开创新企业。这也对不想试的人造成压力。若在其他许多地方,创业者失败了则会遭人白眼。、

硅谷人的生活和工作观是“活着为了工作”(Live to work ),而在其他地方,则是“工作为了活着”(Work to live)。硅谷人是工作狂。工作本身是乐趣,创业本身是目标。百万、千万、亿万富翁们穿的是牛仔裤,吃的是披萨,喝的是可乐。他们的消费与他们的财富相比,小得不成比例。

在硅谷工作的外国移民特别多。美国已是移民国家,但硅谷尤其吸引新移民。硅谷是多民族的大熔炉。就任何地区的人的才能来说,如果其自然分布是相似的话,那么能更多吸引新移民的地方将不成比例地获得更多的聪明才智。在硅谷有两个国家的新移民数量最多,一是印度人,二是中国人。“IC”本来是集成电路的英文缩写,在硅谷,它成了印度人(Indian)和中国人( Chinese)的英文缩写。第一代新移民尤其工作努力,因为他们没有本土资源可依靠,故此背水一战。

美国的纳斯达克(NASDAQ)股票市场为硅谷公司上市创造了有利条件。绝大多数硅谷公司上市时还不盈利,因此没有资格在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上市。于是纳斯达克股票市场为这些公司上市开了方便之门。众所周知,公司上市是通过资本市场筹措资金的方式,而我更想强调的是,上市又是激励创业者的主要动力。

四、总结

硅谷的成功,许多地方试图模仿,却没有一个能接近硅谷的水平。我们从硅谷的成功中看到的是个人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硅谷不是计划造出来的。硅谷也不可能产生于僵化的体制。只有一种自由的创业体制,非常分散的决策过程才能创造出硅谷这样的奇迹。发展高科技,资金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种能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力的体制和文化,用以造就创业者的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