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那些比拼命努力更重要的事》有感

非常有哲理的话:站在未来看现在,人生虽不可重来,但我们可以看到参考答案。 --- 此书为党员干部推荐书籍

一、前言

一直有个疑问:人的成功,到底由基因决定,还是环境决定?

有一句话曾经特别流行:为什么我懂得人生的所有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专家曾经给出答案,你得去行动啊。可是为什么有人行动了,依然觉得过不好这一生?

“比拼命努力更重要的事情有哪些?”、“这些事情能对我的工作和生活起到什么样的帮助?

走过十几年的学生时候生活,通常会发现,为什么一个班级里的同学走向社会后,通常学霸发展的并不太好,发展好的基本都是排名在中等的学生。学霸们究竟哪一步走得不对,中等生又是靠什么后来居上?我也经常思考这个问题。--- 或许可以从本书《那些比拼命努力更重要的事》找到问题的答案。

虽然书名听起来挺鸡汤的,实际上这是一本心理学方面的研究著作。这本书是哈佛成人研究院近75年的研究成果。1938年哈佛大学开展了一项哈佛史上时间最长的人生发展研究,跟踪记录了2000多人的一生记录之后的研究总结,在这本书中,通过统计得出了很多结论,很有意思,75年之久的格兰特研究,从别人的一生来反观自己,怎么样做才能更加积极的对待生活,让人生变得更有意义呢?

二、那些比拼命努力更重要的事

一个人能成功绝对不是自己奋斗的结果,还需要环境的影响,和一路走来接受的教育等等,如果一个人的成功是奇迹,那么一群人的成功总是有迹可循的,格兰特研究通过前瞻性数据收集,来找到造成结果的原因。

我们对于生活的绝大多数回顾,都不是真实的;如果你不让自己感到爱的存在,就很难拥有被爱的感觉;在人生某一阶段正确的东西,在另一阶段并不一定仍然正确。。在罗列研究的数据、讲述研究的背景资料、陈述最后的研究结果这些偏学术性的语言会让一般的读者犯困,而每一个研究对象鲜活的事例却又能让人把对之前偏理论的困倦扫清,让人在触碰格兰特研究主要脉络的同时,也能窥探到这些年美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剪影。

无论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也好,还是从贫民窟走出来的人也罢,不管你是风光万丈,还是碌碌无为,最终决定内心是否有充足幸福感的,是我们与周围人之间的关系。而好的社会关系,总的来说体现在三个方面:

  • 首先,孤独寂寞是有害健康的。那些跟家庭成员更亲近的人、更爱与朋友邻居交往的人,会比那些不善交际离群索居的人,更快乐、更健康、更长寿。那些“被孤立”的人,等他们人到中年时,健康状况下降更快,大脑功能下降得更快,也没那么长寿。

  • 其次,关系的质量比数量重要。有多少朋友、是否结婚,这都不是最关键的决定元素。最让人感到受伤和不幸的,是人生中的龃龉、争吵和冷战。互相伤害、没有爱情的婚姻,带来的危害会比离婚更加致命。

  • 再者,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保护我们的大脑。如果在80多岁时,婚姻生活还温暖和睦,对另一半依然信任有加,知道对方在关键时刻能指望得上,那么记忆力都不容易衰退。反过来,那些无法信任另一半的人,身体很快就会走下坡路。当然,幸福的婚姻并不意味着从不拌嘴。有些夫妻,八九十岁了,还天天斗嘴,但只要他们坚信,在关键时刻能依赖对方,那这些争吵顶多只是生活的调味剂。

既然和睦的人际关系,对我们人生的幸福,有着如此巨大的促进作用,为什么我们偏偏就做不到呢?我们时常会因为有口无心的话,陷入失去理智的争吵…

我们花了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去记恨、愤怒乃至嫉妒他人。我们从琐碎到不能再琐碎的小事上,不断壮大我们的负能量和怨恨,为了不值一提的事互相指责。而这些宝贵的时间,我们本该可以拿来陪伴家人,与朋友远行,与恋人看一场电影…

我们越来越痴迷于社交网络,可以不断地为陌生人点赞,与一块冰冷的屏幕日夜不离,和140字的段子交流内心,却未曾努力打开我们的心扉,和真正那些需要我们也被我们需要的人,来一场坦诚相对的谈心…

对于陌生人,我们保持友好,可对于最亲近的人,我们反而用尽了狰狞与恶劣。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基于信赖与爱,对方终会原谅我们。而我们却严重地忽略了,自己的言语之失,冷漠以待和长期疏远,最终会让每一份原本可以和睦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糟糕,直至彻底丧失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而往往,我们自负,走捷径,宁愿花巨大的精力在工作上,以功利的目的去结交各路人群,却不肯花更多的时间,用在维护和经营一段,“毫无用处”的人际关系上,并以为很多事仍在我们的控制之中,全然未曾察觉到我们早已失去了什么。

不管贫穷或富有,年轻人都十分坚信,名望、财富和成就,是他们过上好日子的保证。而当他们苍苍老去,回顾自己的一生,他们发现事实并非如此。100多年前,马克·吐温回首自己的人生,写下这样一段话,那是对我们最好的启示:“时光荏苒,生命短暂,别将时间浪费在争吵、道歉、伤心和责备上。用时间去爱吧,哪怕只有一瞬间,也不要辜负。”

所以要学会不停地去付出爱,终归有一天,你会得到本该属于你的爱。

三、书摘

关于成人发展很重要的一点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成长方式,但是都必须经历挣扎。

能察觉到自己的负面情绪,却并不试图控制或者否认这些情绪,人在变老的过程中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既要合理的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又不会伤及他人,真的很难。逐渐接纳自己的情感,其实是在不断的调整内在的自我来适应世界。

证明中最后重要的是我们与他人之间的情感。后天培养比先天因素更重要,而后天培养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充满爱的环境。相对于体力、耐力、智力,父母的阶层而言,与地位、金钱这些所谓的世俗有关的成功而言,有关系的是童年是温馨的家庭环境以及他们与母亲、兄弟姐们之间的关系。(正如中国古话一样,家和万事兴。)

人生的变化从未间断。积极的影响比消极的影响更重要,对成年后的心里状况影响最大的是童年经历,而不是单独的某次伤害或某个亲密的人。影响健康的因素也会变化,没有人一开始就注定失败,也没有人生下来成功。

很多看似艰难的人生阶段,恰好是情况好转的时候。(危机危机,危难孕育生机)当我们对挫折越来越应付自如时,我们的应对机制也更加成熟,反过来说也是一样。

相较于自身健康状况,人际关系与耐力的联系更加显著。试试证明这条结论在其他领域也同样成立,耐受力、克制力强的人爱人的能力也强。

没有再年轻时学会去希望、去爱、去信任的人是可悲的。(所以现在开始都不算晚)

童年时期的积极方面比消极方面更能预测未来。童年时候体验到的温暖或亲密或者回忆童年时觉得温暖亲密的,这样的童年才能更好地让孩子学会生活中的信任。相较于经济与社会地位优势,童年的爱与被爱更能预测人生的成功。温暖的童年比遗传因素更能预示良好的社会和爱情关系。

“自私”的原因似乎不是童年受到的宠爱更多,反而是过少。(真的是这样吗?也有可能啊,独生子因为没有玩伴,又跟大人玩不到一起去所以才会变得越来越“独”吧。)

在成年生活中,决定我们是否快乐和成功的是爱或者叫做依恋。我们年老时的生活质量是之前所有爱的经历总和重新发现失去的爱,或宽恕的能力,可以带来很好的至于效果。